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是指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在人体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传染病的流行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但凡缺少了其中一个条件,流行过程即可中断。
02
传染病的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目前我国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41种。
甲类传染病
包括鼠疫、霍乱2种,为强制管理的烈性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
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猴痘等共28种,为严格管理的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
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共11种,主要进行监测管理。
基本公卫服务宣传员朱医生03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病原体感染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同一种传染病可以有多种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
病原体存在于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中,易感者通过吸入感染,如肺结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
2、消化道传播
病原体污染食物、水源、餐具或玩具等,经口感染易感者,如霍乱、手足口病、甲肝等。
3、接触传播
易感者通过与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土壤接触、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不洁性接触等途径感染,如破伤风、麻疹、淋病等。
4、虫媒传播
被病原体感染的吸血节肢动物,通过叮咬把病原体传给易感者,如疟疾、登革热等。
5、血液、体液传播
病原体存在于携带者或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中,通过应用血制品、分娩或性交等途径传播,如梅毒、艾滋病等。
6、医源性传播
指在医疗工作中人为造成的某些传染病的传播。
基本公卫服务宣传员朱医生
04
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防控传染病主要针对其流行的三个环节而采取措施。
1、管理传染源
(1)甲类传染病,需要对患者、携带者、疑似感染和密切接触的对象,以及疫区进行严格的控制。
(2)乙类传染病,需及时对患者进行控制、隔离并治疗。
(3)丙类传染病,主要对患者进行监测管理。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通常是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包括将患者或病原携带者安排在指定的隔离单位,暂时与人群隔离,防止病原体扩散,对环境中的病原体或传播媒介进行消杀。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
采取有重点有计划的疫苗预防接种,使人体对某种病原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同时改善人群营养、锻炼身体、提高生活水平,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对于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防控传染病,人人有责,我们都要做健康第一责任人。
水痘不可怕
疫苗自费打
要是染上它
隔离呆在家
痒处把药擦
食物好消化
屋内空气佳
待到脱了痂
终身免疫它
水痘病,易传染
打疫苗,可避免
若染病,出疱疹
隔离治,您记清
疱疹处,药涂勤
衣被物,讲卫生
患者屋,勤通风
瓜果蔬,食物丰
手足口,让人忧
近年流行涨势头
发高烧,又咳嗽
疱疹奇痒很难受
小朋友,勤洗手
生冷饮食莫入口
若染病,也别愁
隔离治疗记心头
水痘疱疹传染病
幼儿小学易流行
飞沫呼吸人传人
发热头痛又出疹
斑疹丘疹水疱疹
患者瘙痒很难忍
隔离治疗要记清